2)楼在磺溪之畔_虚拟的十七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阳反倒是朋友了。

  这一坐牢经验,使我后来独亲阳光。这回在天母买房子,阳光能否普照,变成条件之一,这房子异常普照,所以我看中它。

  我完全不知道邻居是谁,也无须知道。敬而远之就没错。美妙的诗句可以写「天涯若比邻」,实际的生活却该是「比邻若天涯」,守望相助吗?也没必要了。这种高级大厦有柜台,日夜有两人以上的管理员,他们连守带望,谁要靠邻居呢?邻居只是同一楼层的那户隔壁,不多也不少。

  二○○七年八月六日出院,七天后,我搬入了新居。十三号搬家,多不迷信啊。

  科技的时代,连搬家都科技了。搬家公司运用了货柜车和有效率的营运方式,按照我的规划,为我做了细心又细部的处理,最重要的是我的收藏,其中书籍与文件就有一千箱,全部依规书上了架、进了文件柜,艺术品上柜的上柜、上墙的上墙,顺利布置完我的新家。给管理员的红包发挥了更多的便利,他们欢迎我这位十二楼的新业主。

  顺便向他们打听打听各层的邻居,能住进这豪宅的,都是有点钱的人。企业家最多,也有电子新贵、银行经理、医生、律师和建筑师,大概除了我以外,尚无「穷凶极恶」之「恶邻」。由于每层是双拼的格局,只有两户比邻而居,所以,这十二楼的隔壁,我最关切,管理员说,住的是一位从美国来的中年女士徐太太,有美国律师执照,白天在一家律师楼上班,跟她同住的是她外甥女,美国学校的高中生,每天上午有一位阿妈来做清洁工作。这户人家很单纯,碰到这样的邻居,也算福气了。我请花店送了一盆名贵的兰花,仿佛宣告:「恶邻来了。」送花致意,这不表示守望相助,只是保证放弃「远交近攻」、不必「比邻若天涯」而已。

  向晚时分,照眼的是一片夕阳,返照过来,照上也近夕阳的我。我已过了苏东坡他们死去的年纪,但大江之浪,淘尽了他们,却还有我在。我是中国自古到今最独来独往的、也最能独来独往的伟大知识分子,不入党、不阿从、不曲学、不逃世、不寒酸、不孤愤。我是伟大的自大狂,住在天母新居里。这户新居,我叫它「书房」。

  第二天早上,门口夹了一封信,原来是隔壁徐太太写的:

  大师:

  万万没想到您做了我们邻居,装修时这么多书架,我们才发觉这位邻居可有点来头,打听之下,原来是您本尊。千金买屋,万金买邻,您使我们有了发财的喜悦。

  多谢赏花,敬祝早安。

  一周以后,我从外面回来,一位中年女士先进了电梯,我随后进去,这位女士按了十二楼的电钮,对我点头一笑:「大师,我就是你的邻居,徐太太。」她端庄友善,有一点洋派。我是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