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三十二)_[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炒面,顾名思义就是将面条炒起来。

  东汉末年,炒这种烹饪技术尚未被发扬光大,主要是因为铁在如今实在太过珍贵,除了夏安然当时在成皋买到了一口铁锅外,理论不会有别人再会这种方法。

  那么这个小贩的身份已经非常明白啦。

  这人同若干个一同拉动昌邑城美食文化的小团队一样,背后的人就是曹营一干人,简单的说,就是曹营的第三产业。

  这些人大多选自曹军的退役伤兵,亦或者是伤兵的家属,搞出第三产业的目的一开始是为了让这些兵士们学得一门手艺,如此也不怕退役后活不下去。

  因为大多兵士走上退役之路都是因为残疾,而且他们当初会来当兵基本也都是因为家里没了活路,如今退役后当然也无处可去,曹操现在刚刚富了一些,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这些人自然是要养着的,都是好汉子,都是都是为了他曹孟德流了血的英雄,只是这一点夏安然却是提出了别的意见。

  残疾的兵士虽然不能上战场,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什么都干不了,曹操想养着他们的思路是正确,只是授人以渔才是正理,现如今这些退役兵士在曹营中占比不大,但是未来呢?

  如果一直靠着曹营养着他们,有一日就会成为曹营承担的负担。

  更何况即便曹操当权能够撑住这份压力,但是曹二代们呢?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一大笔财政支出。

  “那景熙怎么看?”被反驳了意见,曹操也没有生气,他塞了个果子进嘴里,又递了一个给夏安然,极为耐心得等着夏安然的意见。

  他早就习惯了夏安然的性格,也明白如果他没有想法,这时候是不会发言的。果然,夏安然隔日就拿出了一套看似大致可行,却依然有待完善的制度。

  这个制度正是后世被采用的政-府扶持项目,是类似于书报亭、早餐摊、彩票店一样的存在,虽然过了数十年后,这些存在都已经变质,更有不少要为城市的现代化让路,但是必须要提的是,这一批扶持项目的存在撑起第一批下岗职工到退休前的岁月,虽然收入微薄,但是起码让他们有了一份收益尚可的工作。

  书报亭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哪来的报纸哟!

  但是便捷早餐摊子还是可以借鉴。

  首批试点的几个地方都在昌邑,这一批放出了二十多辆木推车,他们的车子被用柿漆染成了独一无二的红褐色,以这个颜色作为正版的标志,而且他们的车子上头都挂了编号,确保责任可以明确落实。

  为了保证竞争力,每辆车出售的东西也不完全一样,按照夏安然的规划,除了包子、馒头这类可以重叠的面向大众的早点,还有一些本就有一定烹饪基础或者是手脚灵活的军汉,学了些比较高深的菜肴,比如炒菜。

  军汉们都可以用较为低廉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