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国(三十一)_[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追溯到个人。

  这个工程也就是因为目前只有一本《劝学》才不够大,若是每一本都要如此,恐怕小吏就要忙不过来了。

  顺带一提,印编号是夏安然想出来的,为了这个,他还顺便把活字印刷给弄了出来。

  也没像正版的活字印刷要用松油固定什么的那么麻烦,不过就是四位数字,将数字印章刻成细条状,卡入量体而做的木框里头,使用时候向下按就行了,操作非常便捷。

  众人乘兴而来,亦是心满意足的回去,回去之后说什么先不必提,托曹营两个荀家郎君的福。今天参观图书馆的时候,荀家来了不少人,一竿子风雅君子,极为醒目。

  而在参观完图书馆后,他们回去讨论了几日,便推就出了一个平日里和荀彧荀攸都能说的上话的一个荀家子弟去找了两人。

  他们的意思是,就抄书这一点,荀家也能帮得上忙。

  在曹操成为豫州刺史之后,原本在东郡的荀氏这一支因为荀彧和荀攸的政治投资,一下子成为了荀氏的领头人。

  世家便是如此,为了能够保证绵延,即便同样是荀家的人,他们也会进行分宗,对外表示两宗毫无想干,但是实际上却连着筋。

  比如历史上,荀彧在劝慰家人搬离颍川,无果之后,毅然迁宗。

  他如此举动,以后旁人叫起他来,就不再是颍川荀氏,而是,某地荀氏。将来,他在家谱上,也和颍川荀氏完全分开成为了另一个支流。

  等到若干年以后,如果他这一支绵延而长,那么,就有可能转为主宗,而颍川荀氏转为从宗。

  听到荀家人的要求,荀彧没有否决,他稍稍思考了一下,这样的结果再好不过了,荀家旁的不说,在读书人眼里还是比较有面子的。

  若是如今荀家的郎君们都围着图书馆抄书。无疑,会带动更多的读书人。

  而同时,这也意味着颍川荀氏向曹操示好。

  如此——

  荀彧微微笑着说“如今报名抄书的学子已满,彧也不好轻易挑出学子将阿弟塞进去。”

  他见这位耿直的族弟闻言露出了【那怎么办?】的表情,非常友善得给了他一个建议“不若阿弟先抄些家中藏书,彧再以捐赠的名义,将书捐给图书馆?”

  无独有偶,几乎就在同时,钟繇的长子找到了他,小少年表示自己也愿意为图书馆抄书,对于儿子的意思,钟繇也没有拒绝,他稍稍思索后,特地拿了家中的基几本珍贵的藏书,让儿子端正抄写后捐赠给了图书馆。

  如此,由荀家和钟家牵头,渐渐流行起了捐书的风潮。

  尤其是夏安然这个狡猾的猫,很快抓住机会,又在门口贴了一张巨大的白纸,将捐书人的名氏和捐了什么书本写在了上头。

  无耻啊!

  旁的世家牙都要咬碎了。

  曹孟德这个不讲究的!他这样一贴旁人要怎么看这些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