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8 拾遗补缺_皇明皇太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等业已列出条陈。”

  朱允煐淡淡点头,随即说道,“好,下朝后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俱入武英殿。”

  这件事情还是必须要重视的,哪怕此前也是有着小范围的讨论,但是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有。一言而决的事情,朱允煐也不觉得应该是这么一些事情,必须要慎重。

  现在召入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开始讨论,这基本是决定性的。但是接下来,少不了的还是要继续扩大讨论的规模,有些老将,或者说一些个文臣,也会参与到这些事情的讨论当中。

  提到这里,朱允煐说道,“曹国公李景隆,负责督造、筹建武苑之事。”

  “《晋书》有言,武帝甚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居之。”朱允煐平静开口,继续说道,“太上皇平乱世,既有太上皇英明神武,也不能少文臣武将辅佐。”

  武苑这件事,在朝堂上下也不是什么秘密,这基本上就是武人的国子监。

  朱允煐此前说的‘武帝’,自然是汉武帝了。只不过以前的王朝,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建立军校,没有出现一些个大批量的开始培养一些武将,很多的武将都是自学成才或者家学渊源。

  在沙场厮杀建功立业,这也是很多武将常见的上升渠道。

  看向梅殷,朱允煐继续说道,“荣国公昔年曾任山东学政,也曾执掌军伍。荣国公老成持重,对于朝堂宿将颇为了解。武苑教习,当为沙场宿将、有军功之士。不拘年龄,武苑当为朝堂培养大将、帅才,朝堂宿将入武苑。”

  军校,这就是朱允煐现在在为勋贵造血,或者是为大明开始一个军队持续保持活力的动作。

  不少文臣对于这件事情不是很高兴,可是武勋们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开心的。

  首先来说现如今的五军都督府,早就不如大都督府时期的风光了。最初的大都督府或者初期的五军都督府,本身就是品级高于文官系统。而那个时候的五军都督府的主事人,基本上都是国公,侯爵在五军都督府都有些不够看。

  而现在呢,当初开国的勋贵老的老、死的死,致仕的也不少。再者就是功臣、勋戚的子嗣荫官入职,这也就使得五军都督府的实力开始下降了。

  虽然朱允煐也有勋贵的考评,对于承继爵位看起来是有些要求。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这样的一些个考评,真的算不上严格,稍微的练一练或者临阵磨枪,基本上都是可以过的。

  而现在闹出来一个武苑,基本上也都是武勋把持,培养的是中高级的将领。这也是要让武勋持续的保持着一些个强势,让他们可以有着更多的活力。

  其实不少人也是在私下里议论,这确实是皇帝在为武勋保持活力而准备。但是这也算得上是对于兵权的进一步控制。

  毕竟当初的大都督府都改成了五军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