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20章 交换_重生南非当警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是战后才开始瓜分的,如果等战争结束后再行动,那吃翔都吃不到热的。

  南部非洲和美国从战前的贸易开始就相互竞争,美国的优势在于轴心国,南部非洲的优势在于同盟国。

  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政府是弗朗哥最坚定地支持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是日本战略物资的唯一提供者,其他国家几乎都按照国联的要求,中断了和日本的贸易。

  至于德国——

  战争爆发前,南部非洲跟德国的贸易,都是通过美国公司中转的。

  所以美国跟俄罗斯相比,其实更有可能加入轴心国。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尽管把那些人弄回美国。”巴顿无欲无求,美国人既然能狠下心来看着德国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天各一方,南部非洲更无所谓。

  压力瞬间转移到埃森豪威尔这里。

  哈茨山那些人,对于美国来说其实也没什么价值,毕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都被冯·布劳恩带走,美国人要是将哈茨山那几千人带回美国,那搞不好后患无穷。

  德国人的心情先不说。

  这种事如果真发生,那南部非洲媒体就会大肆宣扬,不搞得人尽皆知不罢休。

  这里再次体现出话语权的作用。

  西班牙跟南部非洲的关系为什么好?

  不就因为在美国大流感的问题上,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仗义执言,不肯配合美国将污水泼在西班牙身上,坚持以“美国大流感”命名,从而获得了西班牙人的好感。

  如果话语权没在南部非洲这儿,而是在美国人那里,那西班牙人这个锅背定了。

  放在这事儿上也一样。

  严格说起来,这事儿跟美国历史上那些黑历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南部非洲媒体如果想揭发美国人的真面目,有的是更猛的料,比如感恩节,根本用不着这个。

  关键还是如何取舍。

  感恩节没多大价值,毕竟印第安人都快被美国人杀光了,就算南部非洲媒体再热炒,也不会对美国造成真正的影响。

  这件事儿如果操作的好,搞不好就会造成美国和德国真正的对立,到时候美国就将失去在欧洲的影响力。

  两次世界大战,没有美国的支持根本打不起来,深层次原因都是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德国的作用,相当于美国的打手。

  “用资料交换——”埃森豪威尔主动让步,如果得不到冯·布劳恩,那么能得到关于V2火箭的资料也不错。

  将有关V2火箭的资粮埋在矿坑里这件事,是冯·布劳恩一手布置的,只有少数人知道。

  哈茨山的人知道有这批资料存在,但是不知道埋藏的具体位置。

  远征军跟美军是友军,彼此行动都瞒不过对方,远征军挖资料的时候,美国大兵甚至就在矿坑外面守着,只是限于盟友关系,才没有动手抢。

  当然就算动手,远征军也不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