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从何来_天书遗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三叔只是兴致突发去少室山转悠,却看到了藏身于少林寺后山,正在完善《易筋经》的僧稠。

  严格意义上来说三叔并没有偷学《易筋经》,他刚刚出现在后山,僧稠就发现了他。

  想要创造一门武学并不容易,尤其是想要创立像《易筋经》这样可称为天下武经的武学经典,更是无比困难。

  三叔对僧稠的想法很有兴趣,故而他干脆留下来跟僧稠一起专研,最终成功的创作出了《易筋经》。

  僧稠本是要将功劳分给三叔一半,可三叔却执意不要,连带着僧稠也不好在后面署名,最终只是将完成的秘笈,扔进了少林寺的藏经楼。

  正因为参与到《易筋经》的创作,所以三叔才能将完本的《易筋经》默写出来,而他作为创作者之一,也的确不需要再去修炼。

  《易筋经》听起来是一本经,其实是一本画册。

  口诀固然有,却不是最重要的,画册里面那三十六个姿势才是关键所在。修炼者摆出每一个姿势,身体自然会产生一股气息来流动,随着时间增加功夫增长,这股气息就会逐渐变强。

  至于说增长的极限,三叔并不知道,因为他没练,僧稠虽然是练了,可三叔已经很久没有跟僧稠见面,从而效果也无从得知。

  严格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易筋经》远没有马铮所在那个世界里神秘和出名,只是少林寺里一本相对普通的武学经典,甚至除了僧稠和三叔之外,外人根本不知道是谁创作的,更不知道有没有人去练。

  之所以三叔要将这套在他看来不算经典、高明的武学拿出来给马铮修炼,是因为三叔觉得,这是眼下最适合马铮的一门武学。

  不需要任何内功修炼的基础,也不需要多么强悍的悟性,只需要按照三十六个标准姿势,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身体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气感。

  而气息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在被“洗脉轮”打通的经脉之中流动,最终百川归流,进入丹田,从而让马铮完成入门功夫。

  按照三叔的估计,马铮两个月可以练成一个姿势,三十六个姿势至少需要六年。

  也就是说,六年之后,不到二十岁的马铮就会有相当的内功基础,而且是最为纯正的、纯净,不需要导引不用担心出偏更不会走火入魔的内力。

  到时候三叔才会让马铮修炼马家的惊魂心法,当然不是跟他学,而是回马家堡,跟马家人学。

  此时三叔手中虽然有惊魂心法一层的上半部分,可他却压根没打算教马铮,他希望马铮能够在六年时间里,完成《易筋经》入门。

  照说,在马铮筋络没有接续上之前,根本无法修炼《易筋经》,但三叔却有个法子,他和马召合作,将马铮“摆”出那种姿势来!

  这可当真是前所未有之事,就连马铮自己都觉得搞笑,他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