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边防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情况下,何旦当然可以选择相信谢慎。天籁.』⒉

  “不难办,不难办,草民这便去。”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谢慎这个后台,至少在潞安地界,何家无所畏惧了。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潞安府都在收粮。

  因为地震以及疫情的缘故,何旦很难从普通农户家中收到余粮。

  何员外收到的粮食也大多来自于小地主。

  越是灾年荒年,这些小地主手中的粮食便储备的越充足。由于知府谢慎给出的价格相较于市价还要高出不少,故而这些小地主心甘情愿的把囤积的粮食卖给何员外,再由何员外汇集交割给府衙。

  不得不说,谢慎拿捏人心的本事已臻化境。

  他可以拿一两个本地缙绅开刀立威,但不可能叫所有地主吐出钱来。

  高价买粮自然是最合适的办法,当然这个钱不是谢慎来出,而是朝廷来出。

  国库虽然存银不多,但应付山西一地的粮食采买还是不成问题的。

  眼下不是给朝廷省钱的时候,谢慎自然不会在这上面犯迷糊。

  很快,何员外便采买到两万石粟米,加上大户借出的一万石,一共三万石粟米由府衙官吏押解到太原府,再经过计调配送到大同。

  三万石的粟米够一万军队一个月食用。

  大明一卫是五千六百人,也就是说,谢慎督办的粮食足够两卫官军吃一个月。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潞安从来就不是产粮大户,何况又赶上了灾年,能够收到三万石粮食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同府府衙内,巡视边防,督查军饷钱粮的刘大夏刘老大人眉间的愁云终于消散了一些。而站在他一旁的有山西都指挥使马安,和潞安知府谢慎。

  这几日来,各地的粮草相继运送到大同,粮草短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大同本身土地贫瘠,如果不依靠其余府州的供给支持很难养活近十万军卒。

  要知道光是大同前后中左右五卫就近三万人。还有东胜卫、云川卫、玉林卫、镇虏卫、威远卫、阳和卫、高山卫等环固左右。

  军人要操练戍边,消耗本就大如果没有充足粮草,很可能会引军心动乱。

  起初刘大夏还担心镇守太监胡瓒那里会阻挠,谁知此人竟然自始至终未一言,连带着大缙绅郭怀都没了脾气。

  大同北面就是鞑靼人,作为屏障在大同屯守重兵是无可非议的。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上前一步到:“御史大人请看,鞑靼人要袭扰大同,无非是从这几处地方挤进来。”

  说完他在地图上点了点,翁观山、赤儿山、再就是三不棘川。

  不论是从哪处来,鞑靼人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越过长城。

  大同一段的长城不同于辽东,是分段成拱卫式的。

  就比如大同右卫这一段,沿着兔毛川河和团山有一扇形长城。城墙将威远卫和大同右卫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