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七十一章 计中有计取晋阳_天下英雄刘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为郡守,称为公子也不算太过。

  郭淮之前坚持救太原,是小看了曹操,觉得曹操不可能在雁门郡兵牵制、救援的情况下轻易拿下晋阳。

  如今曹操用计除了异己、取了晋阳,又勾结了数万胡骑来犯,情形与郭淮当日救太原所基于的假设全然不同。

  形势,永远都是对的。

  人不可能跟形势作对。

  既然自己判断错了,那就要改正。

  王晨不能当机立断、迅速远飏,郭淮却不愿意陪王晨殉葬,也不愿意看到雁门郡兵陪王晨殉葬。

  郭淮带着两个侍从轻松出了大营,向曹操军营而来。

  雁门郡兵服从王晨,但更服从郭緼、郭淮,守营士兵觉得小事一桩,无须告知王晨。

  曹操听有一少年自敌营而来,要面见自己,大奇,忙命传见。

  郭淮拱手施礼,自称王晨之弟王清。

  曹操见郭淮举止大方,气度从容,心中大起好感,问道:“大军临之,王校尉危如累卵,派汝前来,有何说法?行止如何?”

  郭淮道:“王校尉如何行动,全取决于将军之志。”

  曹操道:“是何意也?”

  郭淮道:“若将军乃为袁本初取并州,则并州不服,王校尉亦将血战到底。若将军自取并州,据此表里山河,深根固本,善待士民,奉迎天子,以讨乱臣,则并州上下皆服从矣。”

  曹操哈哈大笑:“我与袁公或有职级高低之分,但同为汉臣,岂是袁公私兵家将?君其无疑。”

  郭淮道:“将军下步行止又欲如何?胡骑跋扈凶暴,将军又如何御之?”

  曹操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胡兵而从华夏之礼仪,则可视为华夏百姓,一视同仁。若不从,有卫、霍也。另,胡人种族繁多,部落芜杂,不可一概而论。如南匈奴于夫罗者,去国无依,留中原十余年,衣食风俗与华夏无异,则可用之。如鲜卑、乌丸者,中国强则服,中国弱则叛,反复难养,要当先兵后礼,迁徙分割,造城镇边,徐徐图之。如今胡势虽大,其实乃中国弱方显如此。中国若强,步骑数十万,何言如今数万胡骑为强也?”

  郭淮道:“将军欲笼络用之,但又何其难也。”

  曹操道:“军纪败坏,何如黄巾、黑山?入我军中,亦守军法。夷狄诸胡,亦可仿之。”

  郭淮与曹操倾谈良久,离开而叹道:“真英雄也!”

  曹操亦叹道:“年纪虽幼,对世事有想当然之处,然聪明英睿,果决能断,有侄如此,王子师可无憾矣。”

  王子师即“王生一日千里”、计除董卓的王允。

  荀彧道:“此非王氏子。王晨、王凌兄弟二人,王凌已二十有余,未闻有如此佳弟。倒是雁门郭太守有子郭淮,传言皆称其聪明。”

  曹操诧异道:“则此子必是郭淮。为何冒名而来?”

  荀彧道:“许是担心我军擒之为质,以胁郭緼罢。”

  曹操“唔”了一声道:“罢了。此子与我相谈投契,不像是虚言诓骗于我。且看他能否说动王晨投降了。”

  荀彧待郭淮走后方言此,也是存了爱护之意。

  曹操谋取并州三郡,刘备势力也进入了弘农。

  牵招得徐庶急信后,一边给刘备送信,一边急忙提兵西上。

  动如雷霆,迅如疾风,一日行六十里,过弘农,入京兆,到了新丰。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