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欲佐君天下一_天下英雄刘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能诗善文,“融四岁,能让梨”,十三岁时藏匿张俭,事泄后与兄长孔褒争死,因此名动天下,可能是因为这些经历,便目空四海、骄傲自负。

  孔融先与大将军何进结怨,又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合,又当面顶撞董卓,才被董卓举荐到黄巾最为肆虐的北海国担任北海相,准备借刀杀人,让黄巾害他性命。

  刘备渡河南下,雄起青州,击破北海黄巾,救了孔融。孔融并不以刘备雄武,就有所畏惧,常与刘备争执。刘备只得派费通贿赂李傕郭汜,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如今李傕郭汜感觉自己被坑,又把孔融扔回给刘备。

  孔融确实正直,确实是忠臣,但却正如后世苏轼所说,有“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的不合时宜是自嘲,孔融确确实实是迂腐。

  张昭从容道:“将军既以左将军都督三州军事,可将诸郡国守相兼任军职,即可直领之,何须事事经过州牧。郡国民事,事关重要,虽在乱世,将军亦绝不可忽之。”

  刘备早有所觉,听了张昭之言,体会更深,对张昭道:“非先生之言,我几不悟。我曾读一古书,记载上古有一钟山国,有城郭氏与巩义氏并肩作战,城郭氏掌兵,巩义氏主政,民心多归于巩义氏,城郭氏不怿,欲诛杀巩义氏,巩义氏遂叛之,败而复起,始终不灭。钟山国耽于内斗,遂为他国所灭。凡事预则立,防患于未然,何至于兵戈相见乎?”

  张昭赞道:“将军得之矣!天欲兴汉室,所以赐将军于世间乎?”

  张昭非阿谀奉承之徒、趋炎附势之辈,其志向与荀彧、郭嘉等士人并无不同,都是希望平天下、致太平。历史上,曹操屠张昭家乡彭城,张昭南渡,孙策得之,敬之如师。张昭看中孙策,便就任其长史,后佐孙权,曹操表现出吞并天下之气度后,张昭又放下私人恩怨,说孙权降曹操,若孙权真降,将无三国,天下提前一统。

  如今刘备起于青州,曹操方屠徐州,刘备辄悉军猛攻曹操,张昭便驻足广陵以观形势变化。刘备若有定天下之气势,张昭不去辅佐他,又去辅佐谁?

  今日一见,刘备之表现大出于张昭之预想,所以才脱口而出刘备乃天赐之语。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