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5章 马可波罗_娱乐之最强大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错误,竟然认为当时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儿子,这点是大错特错的,以他口述的伴随在忽必烈的时间段,当时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孙子!”

  现场一片惊呼:

  “哇!”

  “这个错误大了,掉脑袋的错误啊!”

  “如果真和忽必烈这么铁,是权臣和宠臣,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呢?”

  ……

  李凡继续道:

  “第5点,刺桐城,也就是泉州,当时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外贸港口,港口永远停留着上百艘来自于阿拉伯的大船。

  当时的刺桐城,色目人极多,色目人就是元代时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当时元朝有民族四等级制,既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当时刺桐城的‘市长’就是阿拉伯人,当时的刺桐城里面至少有三座大教堂,七座辉煌的清真寺。

  结果他到刺桐城的时候,一概不提。

  ……

  这本书基本上全是问题,其夸夸其谈和无异!并对当时元朝的富饶强盛进行了歌功颂德般的描述。甚至影响了哥伦布。

  但是,以我的分析,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对东方充满了幻想的人,编写的一本而已。

  马可·波罗是有这个条件的,首先他的确是个四处游历的商人,见多识广。

  其次,当时的忽必烈的赫赫声名天下皆知,强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了2400万甚至33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是2400万,有人认为是3300万,且不去谈。)

  作为一个四处游历的商人,他是有这个充足的条件,来获知忽必烈甚至元朝的很多信息的。

  最后,据威尼斯历史记载,马可·波罗被人告上过法庭,原因是,他被起诉骗人钱财。

  这本当时红遍西方的作品,口述者竟然在我们华国找不到任何存在过的确凿证据,而且书中尽是不实之处,这本更像是的游记,却被载入我们的历史课本,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会是,我们必须需要这个人来过元朝吧?

  对了,在马可·波罗的家乡有句谚语,This-is-Marco-Polo!翻译过来就是,这是在忽悠人。”

  现场观众听得入迷,还有很多人陷入到了沉思中。

  台下,有学生悄声问身边的教授:“教授,您觉得李凡说得对不对。”

  教授皱眉,“的确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马可·波罗在元朝出现过,有些史学家也是试图找到马可·波罗来过华国的证据。”

  学生问:“那为什么,没有客观证据的前提下,书中与事实大量相违背的情况下,会以一位伟大的旅行家的姿态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课本中?”

  教授:“呃……对了,这本书啊,是手抄本的,手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另外一个学生问道:“当时连活字印刷术都发明出来了,马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