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七章 变迁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则是“借的钱早晚要还”:

  眼前借钱,贷款,抵押所得的马克,总有一天要被讨还,不管到那时有没有偿还的能力,总之必须得还。

  对经济危机爆的根本原因,方然已想的很透彻,今天,在前往公司的一路上,所见所闻,则让他真切的看到了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力,和面对这种暴力时,联邦民众是怎样的手无寸铁,毫无抵挡之力。

  曾几何时,当联邦经济形势(表面上)一片大好时,这些人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的。

  而是借时代浪潮的推动,释放贪婪,凭借辛苦劳动、或狡诈欺骗所得的马克,背负巨大的债务,恨不能将身上每一个芬尼都换成资产,坐拥标价高高在上的股票,债券,不动产乃至期权,一边拼命赚钱偿还债务,一边梦想着资产价格能翻番再翻番,才好走向人生巅峰,实现财务自由。

  任凭梦想怎样美好,危机降临,却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但经济危机,即便再怎样如飓风般狂暴,又是怎样摧毁城市、让昔日的闹市区成为一片片贫民窟的呢。

  城市,仿佛人的躯体,并非建设起来就能一劳永逸,而需要持续的营养来供应。

  在经济展向好时,居住在大城市核心区域的群体,是相对安逸的,即便其中一部分人的自身能力有限,并不足以在经济中分得一杯羹,也可以凭借城市的基础设施、公众服务,甚至仅凭不动产的租金而过上体面的生活。

  总体而言,经济上升期的城市人之优裕生活,大部分原因,并非来自于这一群体的自身努力、自身劳动,而不过是借大势而揩油。

  当然,正所谓“当局者迷”,身在其中的绝大部分市民,并看不透这点。

  然而一旦经济危机降临,资产价格暴跌、劳动收入锐减,联邦城市的画皮就会很快被戳穿,进而现出原形。

  当以不动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暴跌时,表面上,对其持有者而言,并非致命的打击。

  即便这些资产、尤其是房产的持有者,往往身负巨额债务,甚至出现付三十万、借贷一百万马克购房,房产现价却还不到一百万的倒挂现象。

  但这种打击,无非也只是巨额浮亏的心理折磨,只要心态豁达一点(谈何容易),倒也并非迫在眉睫的威胁。

  然而什么是经济危机呢;

  倘若任凭风吹雨打,工作,职位,乃至薪酬,依然不动如山,那还叫什么经济危机。

  西历147o年,上一次经济危机爆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才是与it技术渗透一道的、最终改变联邦社会面貌的根本动因。

  当资产价格暴跌时,一般而言,民众的收入也会锐减。

  然而头寸吃紧,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债主会心生怜悯,格外开恩。

  一边是收入跌跌不休,一边是债务纹丝不动,硬撑下去,现金流只会越来越紧张,甚至掉进借新还旧的无底深渊,深陷困境的联邦民众,在这时,别无其他任何选择,而只有勒紧裤带,将自身与家庭成员的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

  而消费的严重萎靡,则进一步摧毁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民众的就业、收入,愈陷入困境。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