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檄文陈实情,任尔评对错_洪荒二郎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愧不敢当,故借此檄文言说此事经过。

  岁于五百,天将墨寒奉命掳我生母,却趁机杀我父兄,欺我年幼重伤我躯,险死还生,此不共戴天之仇。

  今日闯荡洪荒,不敢辱没玉虚传承,闯出少许声名。天帝惜才,命太白金星于东海宣旨,辟我入天庭任职。我自觉修道时浅,尚未行孝长辈膝前,自不敢答应。

  那墨寒却怕我入天庭与他争玉帝陛下之宠信,以变化之法化作太白金星之容貌再入龙宫,意图诓骗。我虽识破,却心觉此乃救我母亲之机,则将计就计,欲探其虚实。

  行至北俱芦洲,此獠狰狞毕露,却是志大才疏心生傲慢,戬侥幸斩其仙躯,掳其元神寄托之宝……

  ……墨寒部将皆追杀于我,盖以大阵刮地百丈翻山倒海,幸得那孤山之底有暗洞藏身,暂避灾祸……’

  檄文看到此处,刚过一半,但不少仙人已经有些赞叹。

  天将墨寒乃是大罗金仙,竟被杨戬斩杀,杨戬才修道多少年?

  五百年!

  五百年前还是凡人之躯的杨戬,五百年后斩了自己的杀父仇人!

  那仇人还是大罗金仙!

  此事带给修道者的震动,堪称空前;只让人觉得,数万年苦修皆是虚妄,十万年浮沉都是虚度,难免有点唏嘘感慨,或是愤而暗骂。

  继续读下去,从这檄文的表述,已不难想象到杨戬当时的处境是何等艰难。

  一百多名天将追杀,又有两名大罗压阵,更是精擅征战杀伐之大阵;

  自身躲于暗洞之中,身受困乏之苦,说不定与墨寒相争时,还受了重伤……

  而当大部分修道者读到那句‘前人遗泽,共工之血’,大多羡慕杨戬的逆天运道,心叹杨戬果然身具大气运。

  当然,从一而终都在暗骂杨戬者,也是不在少数。

  又读到:

  ‘戬思御敌之策,冒险一试,将上古大神通者共工之戾气导出,汇入墨寒元神之力,又取北俱芦洲之戾气,炼化七日,而成一吞噬元神之妖魔,藏于山中暗洞。’

  在北俱芦洲的这一道道身影,尽皆震撼莫名,抬头看向了在天地间肆虐的妖魔……

  这是,杨戬弄出来的?

  “此子当真……”

  满脸络腮胡子背着一把大刀的壮汉,想对此评说一二,却发现自己不知该说些什么。

  说杨戬心狠手辣?为杀敌竟然不惜做出这般妖魔,以致其为祸一方?

  修道之人又有几个善良之辈?洪荒广为流传的‘老好人红云之死’,那是人尽皆知的故事。

  不少人平心而论,觉得自己在杨戬当时所处的境地,脱身已是不易,而杨戬还能算计敌手,心智之坚韧,远超寻常修道之人。

  虽然手段不算光彩。

  似乎是怕人不信,檄文中,杨戬将当时的布置尽数陈列。

  先是暗中查探那一百多名天将藏身之所在,而后在黑山上下两洞的断层暗施布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