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1 戈登弗里曼如是说_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这些国家。

  所以,在未来,基础设施和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将会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十亿文盲,那就只是一群文盲而已。而十亿受过足够基础教育的人口,那就叫人力资源。”林有德抓着黄训的肩膀,“你明白吗?所以,我们必须要兴办教育,而这个投入几乎不能产生什么回报,正因为这样,这才需要我们来做。除了我们和新明政府自己,没人来中国投资教育了。”

  “我明白了,”黄训点点头,同时伸手调整了一下助听器的位置,“这么多年来,你对未来的预判就没有错过,我这次也相信你。我亲自负责这个事情,只要资金到位,立刻就开始。”

  “你要组织一群有足够热情、同时信仰坚定的年轻人,把他们派去建立这些学校并且任教。那里的环境肯定会非常艰苦,所以一定要派品行最优良、信仰最坚定的年轻人去。你告诉这些年轻人,只要他们在山区任教五年,等他们被替换回来的时候,就会获得去海外NEV总部学习的机会,在总部他们可以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任何学科,我负担他们学习的全部费用。”

  “你是打算通过艰苦的环境考验这些年轻人。”黄训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林有德笑了:“没错,那些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如果还怀着一颗追求科学的心,他们就一定能成为出色的科学家。顶尖的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但那些中层的科学家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大规模的培养。我预计,这样的培养大概三十年后会展现出它的威力。”

  林有德这个说法有自己的根据。在另一个时空,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基础教育还处在非常原始的阶段,但是在北上广等有条件的大城市,国家还是狠抓了一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而是抓的方向和后来的高考指挥棒时代不一样:那时候小学生和中学生们被鼓励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在这些一般由少年宫组织的兴趣小组中,孩子们操作无线电收发报、制作无线遥控的航模、甚至自己制作收音机!这批孩子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又经历了大时代的洗礼之后,其中很多人进入了科研第一线,成为国家高精尖技术的中坚开发力量。

  而在应试教育时代,虽然它有着诸多的弊病,但是这个时代中国同样完成了给十多亿人口扫盲的伟大创举,看看隔壁印度,人口少得多,结果到林有德穿越前也没能消灭文盲。另外,应试教育确实让中国人在数学等领域的平均水准比世界要高出一头。

  林有德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流行去做日本东京大学入学测试的数学考卷,当时大家都觉得好特么简单,并且纷纷立志要去留学,考东大,泡成濑川奈留。不过后来大多数人都被东大其他科目的考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