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本1990年股灾详情_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到,这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人用大量现金去买,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到2003年4月最低跌至7607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这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几年来的成就全部毁灭。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在《金融战败》一书中,作者吉川元忠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美国决心刺破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

  在美国企业家看来,日本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本成本低。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平均筹资成本约为2%,而美国企业在5%—8%之间波动。超低水平的企业资金成本成就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曾被日本冲击得溃不成军。美国半导体企业向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申诉,他们根本就无法与日本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因为美日两国的资金成本差距极大影响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避免美国产业被日本彻底击毁,美国政府应该想办法提高日本企业的资金成本。也就是说,美国应该想办法让日本的股票市场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因为正是由于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使日本企业的融资成本极低。

  日本股票市场的下跌能够增加日本企业的股票融资成本。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由于股票市场特别繁荣,日本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在80年代前半期,日本制造行业通过发行股票平均每年的筹资额为8000亿日元,到80年代后半期,股票筹资额逐年上升,1989年达到50000亿日元。

  同时,公司债券的发行量也不断增加,这些债券大都以可转换债券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