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二章 坐着开的朝会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治十六年二月初一是一个值得记入史册的日子。

  有了朱厚照的开恩,被停职的官员暂且复职。朝会有了人气,众官员的心情松快了许多。只要太子不因皇宫被炸迁怒大家,哪怕被记过了、挨点罚也没什么。

  “都2月了还在下雪!”户部尚书侣钟冲着左右侍郎嘀咕,“希望不要耽误了春耕。”

  “这几年天灾不断,夏天干旱、冬天极寒,全国粮食减产。若没有占城、安南输入粮食,户部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户部左侍郎感慨。

  侣钟看了他一眼:“放心,海禁是一定会废除。梁总督从满勒加送来消息,囚牛商行和另一个色目人国家谈了一笔大生意。那个国家原本属于葡萄牙,百多年前独立出来,两国之间关系不好。秉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囚牛商行和对方的合作相当紧密。”

  给手下们透了些消息,侣钟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户部官员和商人的关系最为亲密。他给出的消息会有用。

  户部右侍郎恍然大悟:“难怪囚牛商行到处在联系布商,想大肆购买棉布和丝绸。原来是接了一个大单!”

  “前几天囚牛商行大掌柜来找我们尚书,想让工部作坊加紧制作玻璃制品。我们尚书没敢答应。”旁边偷听的工部右侍郎压低声音小声说。

  工部不少官员实实在在牵扯到皇宫被炸的惊天大案之中。尚书曾鉴又是湖广人,虽然暂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曾尚书与此事有关,但曾尚书每日过得兢兢战战不敢有任何差池。海禁还没有明文废除,就算工部拿到了玻璃制作工艺也不敢用。曾尚书又怎么敢轻易答应大掌柜。

  “海禁废了,朝廷两年之内都没有足够的船只出海。你们乐呵些什么呢!”

  有支持开海的,自然也有坚决反对废除海禁的。除了挂在永远都找不到错处的“祖制”,令顽固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不外乎防止宦官势力大涨。

  弘治帝做了退让,除了九边等寥寥几个地方,撤下了其余地方的镇守太监。宦官的势力大减!但随着囚牛商行海贸兴起,宦官有做大的趋势。

  囚牛商行派出去的远征军几乎由宦官萧敬说了算。梁储想在满勒加做些什么,需要一个宦官点头答应!占城港同样如此。吕宋、日本同样是宦官做主。

  这让敌视宦官的文官绝对无法容忍的。

  但是朝堂上至少有七成的人和商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反对开海禁的人只占了一小部分。兵部尚书刘大夏极力反对,多次找太子上谏,可每次都未能说服太子。

  辰时二刻到了。“啪”一声,鸿胪寺打响了朝鞭。

  百官整理仪容,有序走过金水桥步入奉天门。

  “那是……帐篷?忘了收拾?”

  百官惊讶地发现空旷的广场上,由几个铁架子撑起一个巨大的帐篷顶。帐篷占了奉天门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