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尽释疵咎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竭尽忠能,即便私下有些小算盘他也都是能够包容的。唆使李傕反叛的事是贾诩的政治污点,如今有了董芬的前车之鉴,朝廷内外再不会有人提及此事,而皇帝也想趁此把话说开了,将两人之间最后哪一点窒碍消解掉:“管仲当初还险些射杀齐桓公呢,最后不还是辅佐桓公称霸天下?贾公有军国之才,难道我就做不得齐桓,与贾公再来一次君臣相得?”

  贾诩先是惊愕的望了望皇帝,即使通过对皇帝性格的观察,知道皇帝在刻薄之外也有宽宏的一面,但直到亲耳听见皇帝这番话后,还是为皇帝的胸怀感到惊讶。颠覆社稷、谋害性命之仇,可不是谁都能原谅的。贾诩心里上不感动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习惯了隐藏情绪,依旧是神色如常:“能为陛下克平天下、中兴汉室,臣纵使身死亦无怨了。”

  皇帝敏锐的听出了贾诩语气里的一丝变化,满意的笑了一下,而后说道:“贾公这次回乡除了守孝,可还有想过别的打算?”

  被皇帝猜中了心事,贾诩如实说道:“陛下睿鉴,臣想趁这次回武威,顺带为陛下观察雍凉的情势。”

  皇帝抬了抬眉:“不是与荀君都说好了,先不动雍凉,明年预备伐蜀么?”

  “未雨绸缪,早做防范到底是好的,谁又能料定那么久之后的事呢?当初臣与荀君不还商议着朝廷要先伐蜀、然后定河东么?后来还不是为范先等人搅乱了筹划。”贾诩淡淡笑着,似若无意的说道:“荀君的平分关东、各方制衡之策也是同样,观如今的情势,恐怕到最后也难如人意。”

  皇帝脸色微变,沉吟良久,方才说道:“看来贾公也注意到了啊。”

  “前将军领兵渡河,在河内击败袁绍部将蒋奇,蒋奇领手下兵马全身而退,屯驻荡阴,河内已是朝廷的囊中之物。而谋叛张杨的部将眭固已为前将军所杀,其长史薛洪、缪尚等人也皆为俘获。”关东的军情战报早在前两天就送入宫,由于那时正处于朝野争斗的激烈时期,故而鲜为人知。

  “薛洪、缪尚二人以下犯上、谋叛投敌,我准备明天召太尉他们下诏,让朱儁将此二人,以及其他谋诛张杨、参与叛乱的一概处死。”皇帝目光盯着炉火上烘着的水壶,斜靠在凭几上,轻描淡写的说道:“比照河东范先、程银的例子,诛杀首恶、抄没家资,听说河内有许多豪强往上党避难,这回索性将那些罪人的宗族子弟就近迁至上党好了。”

  他摆了摆手,示意贾诩继续。

  “至于颍川,河南典农校尉张超在当地集结豪强部曲,又得汝南李通、沛国许褚等任侠豪族相助,不仅击溃了何仪、刘辟、黄邵等黄巾蛾贼,还趁势东下汝南,如今正与袁术所置汝南太守孙香在平舆、葛陂等地交战。”贾诩低声说着,话语里带着暗示与诱导:“等前将军安置河内以后,很快就能南下汝、颍,截断袁氏兄弟的联系——这可不合荀君对局势三分的推定。”

  朱儁不愧为汉末名将,凭着手下两万当初由陶谦等人东拼西凑的杂兵,竟然还能打出如今这般局面来。只是这样一来,无疑是打乱了皇帝与贾诩、荀攸三人制定的计划,他手中有足够的实力,但根基还很薄弱。

  本来荀攸所提出的三分局势是最符合皇帝期望的战略,他希望一步步稳扎稳打,等到关东各豪强消耗实力之后,再慢慢收服天下。最起码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便于他施政,而不是甫一出兵,一仗未打就天下归服。没有破坏原有的经济基础,又如何推行新的上层建筑?

  可这条道路现在为止似乎并不如人意,皇帝没有想到郭嘉投入朱儁麾下后,二者配合会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郭奉孝真乃奇才也!”

  “此子扰乱局势,若按任其施为,今年年底可得豫州,明年便可使刘表、陶谦共击袁术,袁术一灭,东南便重归朝廷所有。曹操、陶谦也会服从号令,北击袁绍。”贾诩目光幽幽,沉声说道:“不出三年,便能天下大定,但豪强依旧盘踞乡里,若不服朝令,又会复叛——这不过是重效光武故事而已。”

  见皇帝面露沉思,贾诩进言道:“臣以为,不若将郭嘉征入朝中?”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