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朝堂惊哗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事情属实。如果事情不宜,也能保一下从轻发落。

  这就是朱见深的性格,柔弱外还有点老好人,虽然胸无大志,沉迷奢靡专宠万氏,不是明主,可对待朝臣还是很宽宥的。

  一声皇上驾到,章子俊不得不出门跪迎,万恶的封建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礼,章子俊虽然来到明朝十几年了,动不动就下跪,从内心还是很有抵触的,在一番君臣见礼后,一行人就来到了正房客厅,从客厅到大门外面按着官员等级,挤满了官员,等于是把整个朝堂搬到了章子俊家中,足足有三百多位,前来的有内阁彭时、万安、刘定之、商辂,接下去就是六部尚书一个也没拉下,最多的是言官,都御史及各部给事中。

  章子俊放出的这根爆竹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户部,天天围绕着粮食转,粮食就是银钱啊,而章子俊轻描淡写地道:“亩产能达千斤。”这不是在睁眼说瞎话,就是另有目的,各方势力也纠缠其中,正在评估章子俊属于那一派,如果是对手,利用今日的事坚决往下踩,如果是友军就吹捧。

  事情还要围绕着另一件事展开,就目前剧烈的土地兼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亲、勋戚、中官及番僧通过赏赐、乞请、侵占等方式大肆掠夺土地。而这一切的起因就是朱见深开创了皇庄起,番僧扎实巴乞静海地为常住田,嘉善公主求文安地数百顷,德王请寿张地四千余顷,朱见深皆予。

  有了这些先例作为榜样,各地的权势豪强圈地强占、抢占就不足为奇了。

  前日户科给事中邱弘等上言:国初,山东、北直隶土旷人稀,太祖太宗屡颁诏许民耕种,永不科税。而现在权豪势家,随便指地为闲田,乞请至数十百顷。地逾百顷即是百家之恒产,民生衣食之本,岂可循一人之私而夺百家之恒家呢?乞收前命还给下民,痛革往弊。

  朱见深一面答应,这事全怪朕,往后一定要坚决堵住这样的歪风,还下诏:自今以后请乞皆不许。著为令。

  回头太后之弟庆云伯周寿即违禁求涿州四六十余顷,朱见深又开此例允准。自是勋戚效尤,接踵而来,翊圣夫人刘氏求通州、武清县地三百余顷,周寿弟长宁伯彧求武强、武邑地六百余顷,皆给予。

  给事中李森实在是看不过去了疏谏,不想朱见深不复省悟。后又有周彧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田。诏遣官按视,皆民所垦辟输赋之田,便据籍步量之,每亩百步,余没入闲田,得七十余顷,李森不满上书,要朱见深更正,不想朱见深命刑部郎中彭韶、监察御史季琮覆勘。韶、琮不复步田,但言民产不应夺。周彧上疏自劾说不忍夺小民衣食。朱见深一面诏以田归民,说了一番民为本之类的话,要改正啊,另一面又责彭韶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