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气节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局观啊,用自家米汤不让局势失控也。”

  可是刚入申时,头晕目眩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章子俊跟守门的内官道:“还不去内宫要点水来,给大臣门解暑解渴。”

  那内官也如实汇报给了朱见深,此时朱见深正焦头烂额状,两头受着夹板气,一听,拍着大腿道:“唉呀,朕怎么没想到?”连忙吩咐内官打上几桶井水往文华门外送。后又吩咐,章侍读要什么就给什么,千万不要闹出人命出来。

  朱见深是怕了,但是周太后根本就不相信文官们的操守,她依然强硬地要求为钱太后“于裕陵左右择吉地安葬”。此事涉及嫡庶之分,更会成为后世帝王所依据的范本,大臣们必须有所行动以维护纲常。现在闹成这个样子是她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也只是硬撑着威仪。

  内官急急地传话,皇上说了,章侍读要什么就给什么。简单地一句传话,章子俊又变成了侍读了,等于是官复原职,既然这样,章子俊也不客气,吩咐快传御医,烧水泡甘草防中暑。

  现在章子俊就成了文华门内外的维和官员及传话官员,在门外鼓励群臣坚守到底就是胜利,在门内吩咐内官要吃要喝,这样的举动得到了内外官员的信任和配合。

  申时末,魏国公徐俌、礼部尚书姚夔在内的文武官员们黑压压地跪在紫禁城东侧的文华门前向内宫施压,这些人申诉的焦点是“母后之命固所当重,而祖宗之法尤所当重”。太后不同意,大家就一起“哭门”。一时间文华门前再次哭声震天,让朱见深母子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文华门就在文华殿边上,文华殿是成化皇帝朱见深做皇太子之时的观政之所。但是在继位之后,皇帝退朝后也时常到此召见内阁及文武重臣开小会。现在不但文官集团同仇敌忾,连皇亲勋贵都站出来支持慈懿皇太后。

  伏阙谏诤成为明朝中期以后政治生活的常态。明代士大夫的伏阙谏诤事件不仅多发,而且往往以士大夫失去身家性命为代价,具有很浓的血腥气味。

  章子俊这样做自认为内外通吃,很是得意,不过有一个人看的很真切,那就是西厂的汪直,因为西厂的爪牙遍布着内外,章子俊这种做法早就汇集到汪直那里,对于章子俊言语上的不一这样的做法,很是不屑。

  直到夕阳西沉,周太后看见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决心,也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乱子,终于答应了朝臣们的要求。

  朱见深下诏:“时文武群臣既上奏,复跪伏文华门前以待,必从而后已。上悉览其奏,复恳请于皇太后,自巳至申,稍见从。遂出数奏,同词批答云:“卿等所言皆合朕意,合葬之礼蒙允行矣。”于是文武群臣皆呼万岁而退。”

  这是一场臣权对抗皇权的斗争,最终战胜皇权妥协了,众臣们顶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