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东华门外唱名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光禄寺造办午餐,午餐规格如下:每桌,茶食五楪,果子五楪,按酒五般,点心一楪,汤二品,饭一分,菜四色,酒五钟。进士每名馒头二箇,汤一碗。礼部晚宴并早粥,用鹿一只,猪二口,羊三只,鹅十二只,熝猪肉八十斤。粳米三斗,火熏三腿,鸡蛋一百箇,豆腐五十连,煮粥猪肉五斤。油、醋各二瓶,酱六斤盐十斤,细粉五十斤,花椒十两七钱,胡椒五两,香蕈、麻菇各五两,香油六斤,酒九十瓶。

  大家要看清哦,参试考生的午餐规格比考官简单,每人馒头两个,汤一碗。那些酒、羊、火腿、鹿肉什么的全是给考官吃的。

  此外,设受卷官四人、弥封六人、收掌四人、印卷二人、填榜十二人,均有内阁、翰林院、詹事府、光禄寺、鸿胪寺、礼部等衙门派出。

  殿考一直到当日下午结束。《明会典》有载:“诸举人对策毕,诣东角门纳卷而出。”即殿考当日下午答策完毕,诸举人到东角门纳卷,而后由此门而出。

  皇帝临轩亲策,是皇帝重视殿试策士的体现,同时对殿试考生起到一种鼓舞与激励的作用。考生不是讲究师承吗?皇帝亲临主考,也就是皇帝才是考生的坐师。加之体现了森严等级性的殿试仪式,皇帝在向考生彰显天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考生强调了天子的至高地位。

  殿试次日,在文华殿内,收掌官从箱内取出试卷,按官阶高低分布于读卷官面前,大约每人三十卷,卷背粘签,上书读卷官姓氏,不书名。读卷官阅后,按五等标识试卷,即:圈、尖、点、直、叉。读卷官注明标识后,在轮阅其他读卷官阅过之卷,称为“转桌”。每个读卷官将所有试卷轮阅完后,即送首席读卷官总核。进行综合评议,个人皆可发言。得圈多的试卷必列前位。

  读卷官进殿后,依次跪至御前向皇帝朗读所持试卷。朗读完毕,将试卷交给司礼监官,再由司礼监官将试卷放到御案之上,以便皇帝御览亲批。读满三卷后,皇帝或将此三卷直接选为一甲人选,确定名次,或由皇帝决定再进读几卷。皇帝至养心殿西暖阁,阅读卷官所呈前十名试卷,钦定名次后,召读卷官入殿,拆开弥封,用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再书二甲七名,随后传前十名引见,称之为“小传胪”。

  十名以后之卷,读卷官到内阁拆开弥封,依阅卷时所排名次于卷面书第二甲、第三甲及第几名字样,最后,按名次填榜,称为“金榜”。自皇帝升殿前,至传胪完毕,每一个步骤都有固定的礼制。传胪的内容,则为宣布殿试考生排名情况,赐各位贡士“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具体为赐一甲进士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榜用黄纸,表里二层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