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学之争(下)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盖民有是身,则必有是五者,而不能以一日离;有是心,则必有是五者之理,而不可以一日离也。是以圣王之教,因其固有,还以道之,使不忘乎其初。舜之命契,不过是欲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只是此五者。至于后来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明此而已。这个道理,本是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圣贤而有余,不为愚不肖而不足。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章子俊很懵,听不懂这些人在争什么?陈献章的意思是,我的主张没有动摇圣人早就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啊,只不过在解读上有问题,是有人把三常和五纲分解开来读。

  孔衍植回目对章子俊道:”大学士又是怎么看的?“

  章子俊道:“死读书不实践,肯定是不行的。长此以往,社会怎么发展?书中真有黄金屋吗?就算有,黄金也不能吃啊!

  大明是依靠农业,种田才是根本,实实在在的建功立业才是根本。因此对心学要慢慢去印证,去发挥。

  简单的说,心学重视人思想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本身就可以判断是非对错,所以做事的时候,只要自己觉得不违背良心,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书读得太多,死读书蒙住了良心,搞得左右为难,反而不好。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这里也没有对错,凭良心做事,简简单单很好,而不是流于形,人前知书知理,实然五谷不分。”

  这种不痛不痒,和稀泥的说词就有人跳出来抬杠了,明朝的文人就是杠精多,那人说道:“良心这个东西,虽然简单好用,但是昧着良心做亏心事的人,也不少。即使不昧着良心,这个良心到底是什么?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你说你好,我说我好,大家各执一词,最后还不得天下大乱啊?”

  哎呀呀,章子俊连忙回道:“这位同学问的好,读书是为了明理,什么是理?就是天理良心,明理就是要使得天理良心在我们的思想上、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懂得了“明理”二字的意义。

  《大学》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