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章 恰同学少年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芥蒂?

  也不知道自己这位曾经的恩主,还会不会卷土重来,贵为上卿?

  “孙抚台对我有恩,对孙世瑞,生活上照顾一下。”

  王泰发话,一旁的西蒙和杨震赶紧答应。

  没有孙传庭,就没有王泰的今天。王泰这样,也算是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李定国,博闻强记,勇冠三军,通晓兵法,不循常规……”

  王泰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个李定国,先让在讲武堂呆几天,抹去他身上的戾气。

  “浙江的张煌言?湖广的王夫之?”

  王泰心头一震,放下了册子。

  “这个张煌言,讲武堂第三期学员,炮科,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官宦之后,其父张圭章,天启年间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母赵氏,于张煌言少年时病卒。张煌言博览群书,能骑射,文武双全,是个人才。”

  顾绛看王泰听的仔细,也就一一道来。

  “王夫之,讲武堂第三期步兵科,湖广衡阳人,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号称一门三杰。

  “这个张煌言、王夫之,把他们给我叫过来。不,客气些,把人请过来!”

  王泰有些骚动。这个张煌言,还有王夫之,怕是历史上的那两位大神了。

  “大人,你从江阴要过来的两个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他们正好在开封府,要不要一起见见?”

  杨震讨好地问道。

  “快,叫他们一起过来!”

  王泰重重点了点头,轻轻敲了一下桌子。

  时来天地皆同力,身边有几个猛男,怎么心里也踏实些。

  走在“讲武堂”的林荫大道上,脚踩着平整的水泥路面,看着教场上的学员和军事设施,张煌言觉得有些不真实。

  从报纸上得知河南讲武堂招收学员,按耐不住内心的骚动,正要外出游历的他一路北上,到了河南,不知不觉通过了考试,就进了讲武堂。

  算起来,他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充实而紧张的三个月。

  学习紧张,但能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制作沙盘,比如操作火炮,比如枪刺术,那可是王泰所创。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看来,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王大人,不仅仅会写诗赋词,也是一位肌肉猛男。

  国家、民族、华夷之辨、春秋大义、生存空间……

  这个王泰,他到底要做些什么?

  “张兄,幸会!”

  一个年轻学员过来,朝张煌言拱手,算是打了招呼。

  讲武堂中,不需要特别浓重的礼仪,点到为止,一般都是军礼,称呼也是简单明了,并没有文人称呼时的“字”长“字”短,而是直呼其名或简单的尊称。

  “王兄,幸会!”

  王兄正是王夫之,二人是同一批入学,算是同窗。

  “张兄,我真是羡慕你,你一向学习的不错,可我不行,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上,我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