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章 晨辉_帝国雄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横交错的堑壕,无数的树木被连根拔去,整条战线上随处可见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人类文明的可怕力量令自然界的万物都为之胆寒……

  经过两个小时的猛烈轰击,德军炮兵火力开始向苏军战线的纵深地带延伸,分属于5个集团军的数十万德军部队作为第一梯队从进攻出发阵地前出,战场上除去隆隆的炮声几乎只能听到延绵不绝的发动机轰鸣与履带摩擦声,近2000辆坦克和数量同样庞大的战斗装甲车辆组成了德军有史以来最雄壮的攻击正面,大批训练有素的德军步兵默默地跟随装甲部队前进。就单兵素质和战斗习惯而言,他们或许是这个时代地球上最好的战士。

  战争中,进攻一方拥有长时间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并且能够较为游刃有余地集结兵力、选择时间和重点突击地段,相较而言,防守一方往往在各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劣势状态,面对猛烈进攻,暂时的避退是指挥官们的无奈选择。午夜到来之时,德军师级以上规模的纵深炮击已经停息,只有团级炮兵仍在以近距离的炮火支援部队推进,承载捷报的电波不断从前线传来,各装甲部队均已突破当面之苏军战线,进展顺利的已经向东推进了十余公里,慢的也已经拿下了苏军的二线阵地;庞大的步兵集群亦以超乎常规的进攻速度向前推进,清扫和巩固装甲部队所突破的苏军阵地——即便在没有装甲部队开路的区域,步兵们通过纯熟的进攻战术攻取苏军阵地,整个战线上唯有中路位置有几处顽固不化的苏军火力点,而随着苏军防御部队的全线后撤,这些孤立的阵地也大都被苏军自行放弃了!

  这场声势浩大的夜间进攻,亦成为苏德空军探索和发展夜间作战的重要契机。所不同的是,德军调动大批夜间战斗机参战,并以装备了新式无线电导航设备的ju-88进行对地支援;苏军方面出动了航程较远的作战飞机,从纵深机场向前方战线实施对地打击,除常规航空炸弹之外,苏军还给己方的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装上了火箭弹——早在1938年,苏军就研制成功了rs82和rs132两种型号的机载火箭弹,前者可由伊-15和伊-16挂载,并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首开了空射火箭弹击落敌机的记录;后者射程和威力较大,使用轰炸机挂载实施对地攻击。不过,这两种火箭弹最大的缺点就是攻击精度很低,捉对厮杀的空中作战几乎不能发挥作用,唯有在对付敌方大编队机群时能够产生实战效果,至于以rs132为基础设计制造的bm-13式132毫米火箭炮,日后将成为扬名战场的“喀秋莎火箭炮”!

  战术侧重点的不同源于技战术思路的差别,在1941年,受限于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