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九章 学的是什么?_重回上世纪搞事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上面内容比起熊浩所讲简直就是极简化内容。

  “人有着自身的消耗需求。

  同时,货物有着其自身的界限与范围。

  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作用,这样的一种基于人体需求而存在的时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维认知下,给予了它一种表面性的客观价值,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思维常识。”

  熊浩侃侃而谈,偌大的教室鸦雀无声。

  好学生姜明华奋笔疾书,字迹潦草的唯有他自己才认识。

  “《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唐袁郊《甘泽谣陶岘》著岘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宋梅尧臣《汴渠》诗中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

  引经据典,熊浩的声音震得一众学员晕晕乎乎。

  大课堂外,时任经济学主任目光灼灼的盯着熊浩看了又看。

  自1953年从水木调任以来,熊浩可以说唯一一位引起他注意学生。

  “数理化那帮老家伙说他数字敏锐,说他是难得的科研苗子。我们经济系的数学细胞可不低,发展前景难道不比搞科研强?”

  陈岱松好笑的摇了摇头,那几个老家伙再来逼逼赖赖,真当他好欺负?

  懂数学又懂经济,国家现在正想着专心,这家伙摆明了不想搞科研,让他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不好吗?

  课堂上的熊浩火力全开,脑中的经济科普这可是数代人整理精华。

  经济系79人加上孙援朝被熊浩好一阵输出,大部分都是懵逼的。

  “呲、呲……”

  鸦雀无声的课堂上诡异的只剩下落笔声,惊醒过来的众人连忙想起他们得记笔记。

  可熊浩这会已经说完坐下,就看好学生姜明华将笔记递给熊浩道:“浩哥,你看看我的记录,这都是你刚才说的。”

  字迹潦草,熊浩原以为自己的字已经是狗啃猫挠,感情还有比自己更重的?

  姜明华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浩哥你说的太快,我不得不要草书记录。这样吧,我回头换一副字迹,你帮我斧正斧正?”

  熊浩摇摇头:“不用了,你这字虽然废眼睛,但我看的明白。”

  话是他说的,姜明华的字迹虽然潦草,可意思没偏。

  熊浩通篇看完道:“记录挺全,你这速记可以啊!”

  姜明华笑了笑:“我之前在厂子里干的就是会议记录,速度不快可不行。”

  “同学们,熊浩同学刚才系统性的给大家讲解了什么是经济。

  我希望大家像他学习,不懂就问。”

  走廊上的陈岱松主任走入大课堂,熊浩脑海中顿时出现这位经济学者的相关信息。

  陈岱松,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

  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主任!”

  惊愣状态的孙援朝从呆滞状态回过神,就听陈岱松朝熊浩说道:“同学们,你们眼前的这位熊同学可不得了。

  在你们还在学习经济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以致用。”

  陈岱松笑眯眯的看了熊浩一眼,并未将熊浩办理养殖场和同可口可乐壮举说出,而是语重心长道:“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历史性的重大改变。

  你们这些人,有人报考的是数学系,也有人报考的是哲学系。

  但学校将你们从原本学科中调剂过来,一是你们的数学考分,二是你们的个人政审。

  你们中有许多人私下里询问我们政治经济学要学习什么。我陈岱松可以在这里明确告诉你们,我们学的是济世安邦之策。”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