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章 准备春闱_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平衡市场价格。

  而且,销售东西给百姓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也可以给百姓带来好处。

  至于那些算得上是奢侈品的,就相当于在刮那些豪富之人的油了。

  在还不能动那些人的时候,也能够想到办法,从他们的手里拿到钱。

  李承乾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

  李二现在经过李承乾点拨之后,也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的。

  他现在还不能动那些富商,不能将他们抄家,收了那些财富为国库所有。

  那就用一些不怎么值钱,但是却可以卖得很值钱的东西,来一点点的掏空那些人!

  然后用这笔钱,来建设大唐。

  只要大唐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他的位子自然就稳了。

  到时候没有人不会再提起他上位的方式,只会觉得,他这皇帝做得好,所以才能有国泰民安。

  只是李二现在想的却是,李承乾说的俯拾皆是,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还有什么别的赚钱办法?

  李二在这里好奇得不行,但是李承乾却不再想这件事了。

  以至于李二只得在这里抓心挠肝的,却就是得不到答案。

  他还不能去质问李承乾。

  不然的话,都不好解释自己到底是为什么知道的。

  若是以后李承乾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了,他不久可能听不到这些真实的话了吗?

  李二可不想得不偿失。

  于是便只好忍受这样的折磨。

  礼部尚书虞世南见李二没有什么要吩咐的了,便出列启奏。

  “启禀皇上,今年春闱即将开始,不知皇上要如何安排?还是依照旧例?”

  现在春闱大多是由礼部侍郎主持,所以作为礼部尚书,虞世南才会站出来询问。

  “此事便依旧由礼部侍郎主持。”

  礼部侍郎令狐德出列:“臣,遵旨。”

  “科举选才乃是国之大事,不得疏忽。须得防范营私舞弊。此事不能出岔子,你可明白?”

  李二敲打了一下令狐德。

  令狐德心神一凛:“是!臣一定竭尽所能,定当办好此事。”

  李承乾想起,此时科举可不是那种什么乡试县试府试,然后再春闱秋闱殿试,一步步考出来的。

  这时候全国性的就一个春闱,其实也是礼部试,也可叫做省试,这个省,指的是尚书省。

  参加考试的人有三种,一种是生徒,就是京师以及各州县的学馆的学生。

  一种是举人,就是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的“乡贡”。

  这种州县考试叫做解试。

  一种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制举。

  实际上,参加春闱的都只有生徒和乡贡的举人。

  皇帝一般很少会亲自选中人来参加考试。

  李承乾想起这一点,是因为,唐朝的时候,这些人来考试,不想以后明清那时候一样的。

  现在考生是要把自己的作品投递给名公巨卿、社会贤达,求其赏识,以获得声誉,向主考官推荐自己,也就是“行卷”。

  还有举子直接向主管考试的尚书省礼部投卷,称为“省卷”,又称“公卷”,供官员参考。

  唐朝很多有名的文人骚客,都经历过这样的活动。

  清廉正直的,那就是真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全面的了解那些举人、生徒,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