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 襄州水灾_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境内河流水位上涨,溢了出来,冲毁了不少百姓的房舍和庄稼。

  此时之前没有上报,若是灾情被皇上知晓,襄州的一众官员定然逃脱不了失职之罪。

  而且,灾情实在严重的话,或许这襄州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被清算。

  百姓流离失所,庄稼损毁太多,影响实在重大,他们或许就连将功补过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然了这襄州刺史肯定也是要担一定责任的。

  但是,这襄州刺史,如今却是由梁王李愔遥领,相当于是个虚衔。

  李愔在刚开始被封为梁王的时候,被授襄州刺史。

  但是李愔如今才几岁?都没有出过宫,如何能够负责襄州的事务?

  所以说,这不过就是李二给封的,跟给个封地差不多。

  这是“以年幼不之官”,就是年纪还小,就先不去当地做官。

  李恪现如今身上也担着益州大都督的官职。

  故而这襄州出了事,本该是刺史来做决断的,但是襄州刺史却是李愔。

  没了刺史,下面那些什么长史、司马、录军参军事、别驾等官员,也只能是彼此制衡,没有人能够压制住其他人,对这样的大事做决定。

  于是众人商量一番之后,便决定先瞒着。

  反正,他们所有人在这件事上,利益是一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怕有谁敢反水。

  他们的打算是,先瞒住水灾的事情,立刻上书皇上,说襄州连日下雨,恐有水灾,给皇上报备一下。

  然后等着过些天,再上书,说襄州因多雨决堤,遭遇水灾的事情。

  这样的话,他们还可以再其中多写一些他们的辛苦,如何抢救,但实在是事不可为,所以才至于如此。

  一直瞒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灾民太多,他们自己瞒下来了,也安置不了。

  更何况,那么多的庄稼都被毁了。

  就算他们瞒住了一时,等到上缴赋税的时候,岂有不露馅儿的?

  所以说,这灾情还是要说的,但是却不能就这样直接说。

  但他们想瞒,却也没有什么物资用来救济灾民。

  那些人,房舍没有了,庄稼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官府还不管他们,还要将他们管控起来,不让他们跑到别处去。

  他们都快活不下去了,哪里还能管那么多呢?

  于是他们就聚集起一帮人,一起逃了出来。

  到别的地方去是不管用的,他们便只能往长安来。

  所幸,襄州距离长安不算太远。

  他们一路一起走,勉强还算是安全。

  但是却没有什么吃的,还要步行那么远,他们到了长安,就只剩下这些人了。

  到了这里,却也是不能进城的。

  京兆府尹好歹不敢再天子脚下做太过分的事情,在得知此事之后,就立刻上报皇上。

  当然,他也只是知道长安城外有一批难民,并不知道这些人的来历。

  他要向皇上请示一下,才能知道到底要不要开粮仓救济那些难民。

  毕竟他也知道,皇上已经在准备攻打突厥之事了,这粮食要是拿出来给了这些难民,那就是计划之外的多花了粮食。

  以后要用到的时候,兴许就拿不出来足够的了。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