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四七章 生煎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十四日,礼拜天。

  今天顾玲要来四合院看儿子。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徐伯母和为民,为亮两兄弟。

  杜守义看到他们哥俩后一阵怪笑,“两位哥哥,今天可是你们自己个儿撞上来的,到时候可别怪做弟弟的心狠手辣。”

  “怎么茬?今天还给我们预备了大菜?”

  “呦,京都话学得够可以啊?行,待会儿有你们哭的时候。”

  杜守义从不妄言,当建国和小伟为母亲献上一曲后,两个做母亲的都开始哭了,顾玲更是哭得像个泪人一样。

  杜守义觉得有点尴尬,他拉了拉徐为民,小声说道:“走,上我屋里喝茶去,再慢一步你们就走不了了。”

  杜守义拖着徐家两兄弟避到了南房。坐下后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徐为民琢磨过味儿了,抱怨道:“守义,你这招够损啊?有建国他们一对比,我们俩还不得让妈给唠叨死?”

  “能怨我吗?我早说了你们俩运气好,自己个儿撞枪口了。”

  “那歌倒挺好听的,谁写的?”

  “不知道。好听就行,你管那些干嘛?”

  徐为民听出些什么了,他看着杜守义道:“不会是你写的吧?”

  杜守义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这歌肯定不能算靡靡之音,承认了也没什么。但凡歌词里出现‘爱’字的,那是打死都不能认得。

  “你还会写歌呢?”

  “瞧不起谁呢?我打会啃窝头那年起就会写歌。”

  三个人笑闹了一会儿,聊起了昨天的乒乓比赛,这两兄弟有一半是因为好奇这个才来得。聊了不一会儿,今天的签到时间到了。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大壶春’生煎馒头X500。”

  ‘大壶春’是上海的一家生煎名馆,在上海无人不知。

  从名字上看它不像小吃店,倒更像是座茶楼。其实一点没错,它原本就是座茶楼。

  旧社会,上海滩的‘上等人’讲究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上午喝喝茶,听听评弹,那是皮包水。然后下午上澡堂子泡一把,舒坦舒坦,那叫水包皮。你还别说,这种享受的方式和京都人几乎一样。

  喝茶人一般都是晚晚地起床,梳洗完毕后就直奔茶楼。大壶春的楼下有一家生煎小摊,由一对夫妻经营着,来大壶春的茶客们往往会让伙计叫上二两生煎做早点。

  生煎味道不错,加上大壶春地处热闹地界,离‘大世界’不远。一来二去,这里的生煎出名了。

  茶馆老板是个精明人,他把做生煎的夫妻俩请入店中,索性改行做起点心餐饮来,这一步妙棋成就了一家百年老字号。

  说起生煎还有个关于上=海的故事。事先声明,一切都是网文游戏之言,绝对无关地域歧视。

  在二十一世纪,有个江=苏人来上=海开了家小吃店,名字叫作‘小杨生煎’。

  ‘小杨生煎’日后生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