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0章 进军路线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捺不住,主动向崇祯请求希望带领近卫第二师前往突袭三屯营城。

  和祖大寿等武臣的想法不同,王在晋等少数文官都不认为突袭三屯营城是一个好主意,王在晋就反对道:“突袭三屯营城固然能够给战局带来极大的转机,但是大家应当看到,利用骑兵进行突袭,会因为缺乏攻城器械而难以攻下三屯营城。

  而如果使用步兵,那么我们就会失去突袭的突然性,我们当面的后金军队完全可以赶在我军步兵抵达三屯营城之前回援。

  如果突袭的军队再次遭遇一场三屯营城的失败,不但会大挫我军士气,还可能让我军在滦河北面露出一个空档,给后金军队以可乘之机。

  所以臣以为,现在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我们稳扎稳打,逐步向前推进,即便是后金主力再次回援,也不可能再伏击我军一次。大不了我们就退回迁西或忍字山口,趁着后金主力被我们吸引住的机会,督促西路军向前。

  解救遵化和驱逐后金军队出关,并不只是我们第三战区的任务,其他三个战区同样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来…”

  朱由检听了一会双方的主张,就把精力大半放在了他面前桌子上的遵化、三屯营、迁西三地的地图。

  支持突袭三屯营城的将领虽然人数较多,但是面对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反对,这些将领们也不敢过于争论,毕竟以往这种战术决策,一向都是文官们拿主意,武将只是负责执行而已。

  即便是皇帝更改了军事会议的议事原则,认为所有参与军事会议的成员都有权力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武将们在王在晋的权威下,还是有些气短的。于是会议开到了最后,这些将领们就把目光转向了位于上首的崇祯,想着不如由皇帝来决定,最终采用谁的主张好了,也免得他们彻底得罪大司马。

  当房间内的争论声越来越小之后,朱由检终于从面前的地图上挪开了视线,他扫视了一眼房间内的将领和官员后,才开口说道:“如果能够突袭夺下三屯营城,对于目前的战局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

  后金军东西两面受敌,腹心又有一个尚未攻下的遵化城,黄台吉如果还不放弃今次的目的出关,那么这只入侵军队起码有一半人就要被我们留下来。

  不过从前年的宁锦大捷来看,黄台吉不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当后金军队的损失超过了他的预期,他也是会承认失败撤兵,然后回沈阳等待下一次进攻的时机的。

  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如果放弃这个机会,无疑就等于变相延长了战争的时间。为了这场战争,我们起码已经投入了数百万元的资金,而且战争每延续一天,我们还需要支出数万元的费用,这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如果冒一冒险就能够缩短战争的时日,光是为了减轻国民负担的理由,我们也应当去冒一冒这个险。不管是祖总兵还是吴师长,他们所提出的突袭主张,是符合了国民的要求的。

  当然,即便是冒险,我们也不能再次出现类似于三屯营之败的惨重损失。所以大司马认为要慎重的意见,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朕此前研究了一下,黄台吉在三屯营城下伏击我军的过程,朕觉得挺有意思…”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