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79章 滦河之战一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再次进攻,决不能让明军在东岸站住脚跟。”

  当武纳格还在教训儿子的时候,孙应元已经带着第二团进驻了后金在石桥东岸的营地。孙应元是四卫营出身,也就是魏忠贤控制在手上的禁军武力。

  魏忠贤失势之后,这只部队自然也就被崇祯清洗了一遍,最终和原本的侍卫亲军、勇士营的编制混合打乱,组建了新的御前侍卫部队。

  当崇祯开始组建近卫师时,以御营将士为主建立的近卫师第二团,就让孙应元担任了团长。不管是御营还是近卫师,孙应元这个团都是第一次上战场,而他也热切的希望能够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示一下。

  以御营为主力的近卫师第二团的将士,一直觉得自己的训练并不亚于新军,对于新军连续获得皇帝的称赞,他们也颇不服气。没有经历过辽东战争的他们,也对女真鞑子没什么恐惧感,反倒是有些跃跃欲试的兴奋。就士气上来说,第二团的士气不仅要高于辽东明军,还要高于近卫师的其他团队。

  对于崇祯来说,东路军出击的第一次战斗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激励整个东路军的士气,还是他用以震慑辽东军的武力根本。因此这一仗只许胜利不许失败,所以崇祯一开始便抽调了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团,并搜集了马兰庄内的所有合格火炮。

  说来也是可笑,以火炮压阵,明军列阵而战,原本是明军最为常用的野战战法。但是努尔哈赤打的辽东明军不敢野战之后,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明人最为正统的野战战法了。

  在他们的记忆中,火炮不过是用来守城的武具,不仅难以移动,而且准头还很差,只要拉近了距离,明人的火炮就失去了作用。

  因此虽然有些鞑子已经瞄到对面明军在河岸上摆出了两排火炮,但是却并没有人意识到,当数十座火炮集火射击时,对列阵的士兵有多大的威力。

  滦河上的石桥不过八米宽,满打满算也就够八个士兵并排前进,为了加强攻击的火力,除了第一排是长矛兵外,孙应元在后方设置了五排火枪手,装备的是可以紧密靠拢的燧发火枪。

  当孙应元率着第二团列队走到石桥中间时,鞑子的240名弓箭手也在石桥的东面设置了三道弧形的队列。然而鞑子的弓箭手并没有机会进行集火射击,他们刚刚列好队伍不久,便遭受了明军数十门火炮的齐射,接着便是次第射击。

  鞑子在前面列阵的弓箭手,在后方集结的骑兵部队,完全被明军的火炮打乱了阵脚,当孙应元带着第二团走完石桥之后,剩下还没有溃散的鞑子部队,也被第二团的长矛手加火枪兵给驱散了。

  被火炮打的找不到方向的鞑子骑兵,甚至都没有想过要跑回就在边上的营寨,而是分成了三路,往东、西、北方向逃亡了。

  当桥头的后金军队开始溃败的时候,东面的奥巴只是派出了十几骑过来看了看状况,而东北面金山上的鄂本兑虽然派出了三百骑,但是第二团已经过河的5百士兵组成了一道4排的战列线,第一排为长矛手,后面三排为火枪手。

  鄂本兑派出的三百骑兵一头撞上了明军这道看似单薄的战列线,结果便是三百骑兵损失了一半多人,而明军只有十多名长矛手和四、五名火枪手被发狂的马匹撞击受伤。随着渡过河的明军不断增加,第二团终于在滦河东岸站住了脚跟。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