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93章 安德烈看中的货物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不少到国外去。但是欧洲最好的生铁,还是来自于瑞典。根据安德烈的观察,中国市场上的普通生铁大约要比英国产的差上一些,但是价格却比英国生铁便宜了36%。

  而中国市场上还有一种出色的西山产生铁,品质上则同瑞典生铁不相上下,但是价格却便宜了25%。至于品质比欧洲还好的精炼铁,也就是熟铁便宜了37%,至于钢的价格就完全没的比了。

  这里有一种叫做苏钢的伪劣钢,只有精炼铁价格的一倍。而还有一种高强度的好钢,也不过是精炼铁的六倍。但是在英国,即便比苏钢品质稍好,用木炭加上熟铁慢慢浸润出来的泡钢,价格也是熟铁的8倍,达到了惊人的140磅每吨。

  至于中国人冶炼出来的那种好钢,欧洲根本就找不到。至于说依靠锻打出来,制作精良武器的百炼钢,也许在性能上同这种好钢各有千秋,但是价格上完全没有比较的可能。

  安德烈这时才发觉,他同中国商人签订的,每年100万大明元的货物互换协定,还是过于保守了。100万大明元相当于20万英镑,而英国每年的进口额度大约也就在50-60万英镑。

  安德烈原本以为,签订了相当于英国一年进口货物金额三分之一的贸易合同,已经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冒险了。

  但是当他对这座中国的都城了解的越多,他就越觉得这个贸易金额简直低的令人发笑。这座城市商铺里的每一件商品,都有运回欧洲贩卖的价值。能够制约这种贸易规模的,是他们口袋里的金币和商船的运输能力。

  甚至于这100万元的货物都不需要运回英国,仅仅是转运到印度大陆,就完全能够消化掉这个数值的商品了。

  而印度最为出色的棉纺织业,似乎也占不了中国人的上风。这里的棉纱每斤大约元,但是印度却接近元。而且中国的棉布宽度几乎超过了印度土布的三分之一,但是价格却只高了23%。

  当然,两者之间的手艺,安德烈还是觉得印度人更为出色一些。不过中国的布匹却更为厚重,适合于欧洲这种高纬度的地区穿着。当然对于他们这些商人来说,廉价和美观的印度布匹,显然在运费上更为合算。

  毕竟中国拥有的高价值货物实在太多,不管是生丝、丝绸、瓷器、大黄还是他所发现的那种好钢,每一种商品运回欧洲或是印度都能赚取翻倍的利润。

  不过安德烈在不断的挑选比较这些商品的时候,却找到了两种他认为对于英国最有价值的货物。一种是用来改造织布机器的飞梭箱,在现在的织布机器上安装了这个飞梭箱子,不仅可以提高一倍的织布效率,还能够把布匹的宽幅增加到英尺以上。

  另外一种则是全铁犁,据说只要一头牛或是两头牛就能驱动,可以翻开15到20公分的地面,耕作亩地只需要14个小时。这个效率显然要比英国现在使用的耕地工具要高的多,不过这个全铁犁的价格也相当的惊人。每吨生铁只能制作10把全铁犁,每把犁价值9元。

  当安德烈看到前面的李伯安终于停下后,终于松了口气。他今天跟着李伯安出门,是想要购买几件礼物,然后去拜访一位,收留了安汶商馆被害的英国职员孤女的中国绅士。

  当然他除了想要慰问下这位同胞的遗孤外,还想结识下这位在日本颇有势力的中国绅士,毕竟拿中国商品到日本套取白银,然后再作为资本购买中国商品返回欧洲的贸易路线,对这些欧洲商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