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大运河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庙街那边不是已经找到合适的木头了么。让他们在海参崴还是庙街找个合适的地方修建造船厂,比起把木头运回天津,直接在那边造船开回来不是更省力么…”

  穿着便服的朱由检走进东安门内的中书房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留了一把大胡子的张献忠,之后才是沈廷扬。虽说沈廷扬平日里也颇有豪气,算是南方人中少见的英气勃勃的男儿了。但是在张献忠面前,还是被盖了风头。旁人进来第一眼就被张献忠的气势给吸引过去了,也难怪锦衣卫的几名指挥使都对张献忠夸奖不已,说他容貌奇伟,不是凡俗之辈。

  看到吕琦护卫着皇帝进来,正和张献忠聊天的沈廷扬赶紧上前屈膝行礼,朱由检让两人免礼之后,便走到上首坐了下来。

  他对着两人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也坐下吧,朕召见你们两人,是有事想让你们去做。不过在这之前,沈廷扬你先说说,漕粮运输河运改海运遇到的麻烦吧。”

  刚刚坐下的沈廷扬立刻又站了起来,对着崇祯拱手之后,便慢慢的将此前向皇帝上的奏折再复述了一遍,还补充了一些细节。

  朱由检仔细的听了大半个钟头,方才开口说道:“也就是说除了河道总督衙门支持改海运外,运河经过的地方官员,负责漕运的运河运输公司,漕运衙门都不乐意改海运。总督漕运兼管河道的崔文升怎么说?”

  沈廷扬犹豫了一下说道:“崔太监说,河道衙门支持海运,是为了减轻维护运河航运的负担。但河道衙门毕竟人少力薄,只要运河周边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也没人愿意听河道衙门说话。

  漕运衙门、从前的运军现在的运输公司、大运河路过的地方官府,他们都是靠着运河吃饭,漕粮乃是他们收入的大头,他们自然是要反对改海运的。即便他总督漕运,也不敢轻易出声支持海运。

  否则这些人在漕运上做手脚倒是小事,要是煽动起大运河上的十万漕工闹事,江淮之地就成多事之地了。因此崔太监说,如果没有完全之策,还是徐徐图之为上。”

  朱由检却撇了撇嘴说道:“徐徐图之?恐怕他心里想的是维持现状吧。淮阴以南的运河段倒也罢了,从淮阴到天津这一段的运河,为了保持航船水位,水涝时不得向运河排水,天旱时又不能放水,这简直成了运河沿岸百姓的祸害。

  山东段的运河地势高于南方,这一段的运河上有数十处铁闸,船只到此都需要人力进行牵引。朕听说,如果船工拿不出给闸夫的过闸钱,或是给的少了,牵引之时就有人故意使坏,让船只倾覆于河中不是么?

  漕运改成海运乃是势在必行,但是在改变漕运方式之前,安抚漕工并分化漕运过程中的利益共同体,也是不得不做之事。朕找你们过来,也就是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